八角鼓,古时满族人用于自娱的一种拍击膜鸣乐器,因鼓身有八个角而得名,又称单鼓。鼓体扁小,鼓面呈八角形,代表当时清朝的八旗。鼓框用八块乌木、紫檀木、红木、花梨木和骨片拼粘而成;一说是八旗首领各献一块最好的木料嵌拼而成。七面框边内各嵌两至三枚小铜钹,一面嵌钉柱缀鼓穗,寓意五谷丰登。... [详细]
方响是古代中国打击乐器,南朝梁代出现,是中国古代很有艺术特色拜具有固定音高的敲击乐器。 它出自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时的北周(公元557一581年),后为隋、唐燕乐中常用的乐器。它通常由十六块铁板根据音高顺序排列而成,用小铁锤或木锤敲击发音。 [详细]
板胡,拉弦乐器的一种,中国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,多种名称,如秦胡、胡呼、梆子胡、大弦等。音色高昂、坚实,具有很强的穿透力,是北方戏曲、说唱的主要伴奏乐器,也可用于合奏和独奏。 板胡的品种较多,除用于独奏和乐队合奏的板胡外,还有各地方剧种用的板胡,它们在琴筒的大小、琴杆的粗细... [详细]
民族乐器即中国的独特乐器。现一般流行的有琴、筝、箫、笛、二胡、琵琶、丝竹、唢呐、鼓等,是代表着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乐器。 [详细]
扬琴,又称洋琴、打琴、铜丝琴、扇面琴、蝙蝠琴、蝴蝶琴,击弦乐器。扬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。 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,与钢琴同宗,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,音量宏大, 刚柔并济;慢奏时,音色如叮咚的山泉,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。音色明亮,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。表现... [详细]
烟盒,是彝族、哈尼族打击乐器。流行于云南省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、建水、红河、蒙自和金平等地。用手指弹击盒盖或盒底,烟盒原为生活用具,居住在云南红河地区的彝族、哈尼族人民,喜欢吸龙竹大口径烟筒,随身携带盛放烟丝的烟盒,最早的烟盒是用皮革缝制的,后来才改为木制。聪颖的彝家人,用手指... [详细]
师刀,又称铃刀、响刀。是满、壮、苗、瑶、侗、土家、汉等族摇击体鸣乐器。满语称哈马刀,东北称萨满刀。流行于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广西、贵州、湖南、湖北等地区。师刀一般钢或铁制,式样较多,多数是在普通刀剪柄上装进若干小铁环而成。东北地区满族的师刀,全长75厘米,刀长60厘米,刀宽10... [详细]
筚尔是克木人单簧气鸣乐器。汉族称其为山苇笛。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、景洪等克木人聚居地区。 适宜户外吹奏,是克木青年男女谈情 说爱时常用的乐器,也常吹奏自娱。乐曲有《玩姑娘调》等。 [详细]
刚洞,是藏族、蒙古族、汉族唇振气鸣乐器。藏语又称冈令、扎令。“冈”意为腿,“洞”意为号,“令”意为笛。汉族称法号、喇嘛号、短角铜号、银腿号、叫鬼号。流行于西藏、内蒙古、青海、四川、云南、甘肃、河北等省区。 [详细]
埙是古人技法乐器,管乐器里边全世界最早的在全国6700多年以前出现的古乐器。在西安的半坡出土的原始社会,新石器时代就有该种乐器,那时候是将其用做打猎用的集合人的像号角一样的工具。当时只有一个一个小3度的孔,后来就发展到当做乐器来使用。商代的时候埙已经发展到五孔,该五孔以后就成为... 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