洋务运动,又称自强运动,是指1861年(咸丰十年底开始)至1894年,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“师夷之长技以制夷”的改良运动,持续了近35年。在两次英法联军失利、太平天国起义后,清廷上层为应对内忧外患形成了“洋务派”与“守旧派”两种阵营,以李鸿章、曾国藩、左宗棠为代表... [详细]
《孟子》为记述孟子思想的著作。此书的来历有各种不同的说法,司马迁等人认为是孟子自著,其弟子万章、公孙丑等人参与;赵歧、朱熹、焦循等人认为是孟子自著;韩愈、苏辙、晁公武等人认为是其弟子万章、公孙丑等人追记,但目前学术界较采用司马迁等人的说法。完成于战国中后期。该书翔实地记载了孟子... [详细]
开笔礼,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。在古代,学童会在“开笔礼”,即开学的第一天早早起床来到学堂,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、最简单的道理,并教读书、写字,然后参拜孔子像,才可以入学读书。这一仪式俗称“破蒙”。古时,“开笔礼”是极为隆重的典礼,对每个读书人来讲... [详细]
《春秋》是儒家的经书,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(前722年)到鲁哀公十四年(前481年)的历史,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。《春秋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,但不完备,王安石甚至说《春秋》是“断烂朝报”。 [详细]
朱熹(1130年9月15日~1200年4月23日)字元晦,一字仲晦,号晦庵、晦翁、考亭先生、云谷老人、沧洲病叟、逆翁,别号紫阳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、闽学派的代表人物,世称朱子,是孔子、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,也是儒学的转折点。 [详细]
京师大学堂,开办于1898年7月3日,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国立综合性大学,是北京大学的前身。属于戊戌变法的“新政”之一。它的办学原则是:以中国的传统学科为主体,引进一些西方学科,构成中西结合的课程内容。1898年,清政府制定《京师大学堂章程》,规定京师大学堂分普通学与专门学两类。同... [详细]
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。全称京师同文馆。初以培养外语翻译、洋务人才为目的,由恭亲王奕于1861年1月(咸丰十年十二月)奏请开办。属总理事务衙门。以外国人为教习,专门培养外文译员。课程开始时只设英文,后来增设法文、德文、俄文、日文。同治六年又添设算学馆,教授天文、算学。美国... [详细]
科举制,又称科举、科举制度,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。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,所以叫做科举。 士子应举,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,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,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,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,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... [详细]
《尚书》又称《书》、《书经》,为一部上古皇室档案汇编,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室文献。分为《虞书》、《夏书》、《商书》、《周书》。战国时期总称《书》,汉代改称《尚书》,即“公之于众的(古代)皇家文档”、“解密的皇家卷宗”之意。因是儒家五经之一,又称《书经》。现存版本的内容真伪参半。2... [详细]
五经:1.儒家典籍《周易》《尚书》《诗经》《礼记》《春秋》的合称。温柔宽厚,《诗》教也;疏通知远,《书》教也;广博易良,《乐》教也;洁静精微,《易》教也;恭俭庄敬,《礼》教也;属词比事,《春秋》教也。汉武帝立五经博士,儒教国家化由此谓开端。2.中医名词。指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五脏... 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