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大饥荒一般指的是1942年7月开始到1943年春,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发生在中国的饥荒之一。这场大饥荒的范围还包括河北、山西、山东、安徽。 平息大旱之后,又遇蝗灾,由于河南地处前线,有下级瞒报、政策失误、交通堵塞等原因,导致河南111个县中有96个县受灾,其中灾情严重的有39... [详细]
乌克兰大饥荒(拉丁字转写:Holodomor,意为“以饥饿灭绝”,出自“морити голодом”,意为“以饥饿杀死”),是1932年至1933年发生在苏联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大饥荒。据估计,大约有315万至718万乌克兰人死于这一事件。虽然同一时期在苏联各地都发生... [详细]
饿殍满道(è piǎo mǎn dào),形容饥荒灾祸严重。 [详细]
全球饥饿指数(global hunger index,GHI)是由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(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,IFPRI)于每年10月14日发布的反映当年各发展中国家中相对于总人口的营养不足率、未满5岁儿童的低体... [详细]
丁戊奇荒是一次旱灾饥荒,指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,即 1877 — 1878 年发生在中国大地的特大灾荒,饥荒是人民的灾难,又是豪绅、贪官、奸商、高利贷者大发横财的良机,有所谓“一欠等三收”。 [详细]
爱尔兰大饥荒,俗称马铃薯饥荒,(failure of the potato crop)是一场发生于1845年至1850年间的饥荒。在这5年的时间内,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人口锐减了将近四分之一;这个数目除了饿死,病死者,也包括了约一百万因饥荒而移居海外的爱尔兰人。 造成饥荒的主要... [详细]
吉芬现象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反常现象,是需求规律中的例外,但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,是人们无法回避的。在特定的 环境条件下,吉芬现象总是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。在当年的爱尔兰,人们越高越买是人们在贫困中为了维持生存的一种不得已的选择。在非常灾难时期,人们越高越 买是出于一种恐慌心理,... [详细]
节约基因就是能让肌体代谢机制处于节约状态的基因,这是多年以来人们适应恶劣环境的产物。人类不断进化到现在,可以说我们都是优胜劣汰的幸存者,都有这种节约基因。节约基因的产生,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件好事。人们生活在现代化的环境,节约基因则会构成对健康的威胁。 [详细]
比喻人们在饥荒年景度日所显现的营养不良的脸色。 出处:晋·潘岳《籍田鼠》:“野有菜蔬之色,朝靡代耕之秩。” [详细]
菜人,顾名思义,就是当成菜的人。“菜人”,又称“两脚羊”,另有多种称谓,由《左传》可知,食人的情况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甚至更久以前,春秋时期人祭成风,《中国食人史料钞》也做了十分详细和系统的总结。 [详细]